第378章 江南之行(十四)(1 / 2)
大宋帝国的政治宣传部衙门里,有一个特别科室,它在整个部门中显得尤为重要且特殊。这个科室虽然隶属于政宣部,但实际上它的任免权并不在政宣部,而是由大宋帝国的忠卫社总部直接管辖。
政宣部作为大宋帝国的核心实权单位之一,主要负责对外战略渗透和思想传导工作。而这个特别科室,则是其中最为敏感的单位之一。它承担着保存特殊类核心刊物和大量具有百年保密期、甚至更长时间的特殊内部资料的重任。
这些资料的内容极其重要,其中包括了赵宇和陈棠江两代世界大同观理论执旗人亲手书写的核心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记录了他们对于世界大同观理论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更可能涉及到一些对大宋帝国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规划和决策依据。
因此,特别科室的工作保密性极高,只有经过严格筛选和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到这些资料。科室的成员们都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们以高度的专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守护着这些珍贵的资料,确保它们的安全与完整。
如今,特别科室接到了天子下达的一道紧急命令:“务必将所有资料立刻全面刊印,并确保这些资料能够顺利地流向海外。与此同时,对于本土的资料,也要留存足够的备份。如果改革在中途出现无法控制的情况,那么就将所有备份统一撒向民间。”
这道命令的背后,显然隐藏着天子对改革前景的担忧和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的应对策略。一旦改革失败,中间失控,虽然帝国本土的主权或许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毕竟军队实力确实强大,而且历代中原王朝都有着大一统的思想传统。然而,对外的影响力肯定会大打折扣。
更糟糕的是,军队方面可能会因此陷入近几十年来最为混乱的军阀格局局面。这种局面不仅会导致国家内部的动荡不安,还可能使得帝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一落千丈。
当然,如果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赵宇作为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大概率会选择自杀。毕竟,如此重大的改革失败,他必将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千古罪人。
大同世界观理论,这是一个充满着无尽智慧和深远意义的理论体系,它是由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所创造,并将其作为自己留给这个世界的珍贵遗物。
而此时此刻,在大宋帝国皇家事务所驻江南办事处,赵宇正全神贯注地奋笔疾书。他深知,改革失败后的帝国,其状况必定不容乐观。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废除君主制度,转而建立民主制度呢?这无疑是一个大胆而激进的想法,但赵宇并不畏惧。
然而,赵宇并非圣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着自己的目的和动机。如果改革最终取得成功,那么与大同世界观理论相关的一切,恐怕都将被付之一炬。因为他明白,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再具有实际的价值。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罗卡达城邦,基平·罗卡达也同样在书房里奋笔疾书。如今的世界格局,根本容不下任何独立于东西方博弈之外的势力存在。因此,作为与世界大同观理论有着部分血缘关系的思想缔造者,基平·罗卡达必须要找到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以便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立足。
于是,他决定以世界大同观理论的继承者自居,结合列加尔乃至更具体地说,罗卡达城邦的实际情况,来为自己和城邦谋求一条生路。
一方面,这位领导者常常会亲自下到基层进行考察,深入到工厂车间,亲自参与劳作,感受工人们的辛勤付出;走进农庄,亲自耕地,体验农民们的劳作之苦。他不仅如此,还会放下架子,说一些粗俗的话语,与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穿着朴素的粗布麻衣,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
另一方面,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会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书房,沉浸其中,专注地完善和调整他的世界大同观理论。他深知,历代的农民起义往往都难以取得最终的成功,其中原因众多。一方面,人才素质确实存在欠缺,尽管这样说有些难听,但在古代,真正能从人民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实属罕见。而且,农民起义在后期如果不与地方势力合作,就很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很多农民起义者在成功后,往往会迷失自我,成为新的压迫者,这就是所谓的“屠龙勇士终成恶龙”。由于缺乏健全的思想和明确的指导意见,这些农民起义往往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就在基平·罗卡达骑士奋笔疾书之时,一个年轻男子突然走了进来。他的步伐轻盈而稳健,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威严。男子径直走到基平·罗卡达面前,开口说道:“罗卡达骑士,东方大国传来了一份重要情报,他们内部似乎正在进行一场巨大的动作。”
基平·罗卡达骑士闻言,缓缓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年轻男子。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问道:“费尔蒙骑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基平·罗卡达骑士,这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不仅是一名杰出的骑士,更是国内一个重要组织——复兴会的领袖。这个组织以托古改制为理念,致力于对贵族进行改造和教育,希望能让他们恢复到早期传说中那种忠诚、勇敢、济贫扶弱的精神风貌。
↑返回顶部↑